忠实的心
豆瓣评分:8.0

忠实的心

又名:The Faithful Heart
主演:Léon Mathot / Gina Manès / Edmond Van Daële / Claude Benedict / Madame Maufroy / 玛丽·爱泼斯坦
导演:让·爱泼斯坦
类型:剧情片 年代:1923
地区:法国 发布:2024-12-15

忠实的心介绍


关键字:
导演:让·爱泼斯坦
编剧:让·爱普斯坦 Jean Epstein / 玛丽·爱泼斯坦
语言:法语
影片别名:The Faithful Heart

玛丽(Gina Manès 饰)是一个生活在困苦和焦虑之中的女人,她是保罗(埃德蒙·凡·达埃勒 Edmond Van Daële 饰)的情人,保罗是一个酗酒而又脾气暴躁的男人,在生活中,占有欲极强的他掌握着玛丽的一举一动,这让玛丽感到非常的痛苦,产生了想要逃离的念头。


  一天,玛丽认识了一个名叫琼(Léon Mathot 饰)的男人,琼是一名码头工人,长期的体力劳动让他拥有一副非常健硕的身躯。玛丽和琼坠入了爱河之中,她渴望着能够逃离保罗,和琼远走高飞。除了保罗和琼外,玛丽还要操心的是她的孩子,这个孩子体弱多病,总是徘徊在生死线上。

忠实的心

忠实的心

忠实的心


忠实的心豆瓣热评

  • 8/10。快速剪辑、镜面扭曲的摄影技巧都用来叙述人物心理,当女主角向窗外张望,有一个镜头是水面中一堆腐败的漂浮物叠印在她脸上,强调她作为酒吧女招待的糟糕生活,后来男主角苦思恋人时,爱人的脸与海面的波浪线条相互叠加,强化了他混乱的情感,而镜面拍摄的变形画面体现于未婚夫酒醉后看女招待的主观效果。至于精彩绝伦的节奏蒙太奇是在旋转设施的狂欢场景,女主角和父母强加的未婚夫坐在一起进行游乐,摄影机被安装在旋转设施上,前景坐的两人不动,后景却因旋转变得模糊不清,画面还用大量细节有节奏地快速变化表现出女主角加强的愁苦,当男主角挤入群众中寻找恋人,一系列短镜头由男主角张望的特写,切入游乐场一片欢腾的全景(反映他的视线迷失了),接着是两个取景倾斜的镜头,女主角愁眉不展,拥抱她的未婚夫表情欢愉,表现了女性凄惨的婚姻。
  • 勉强及格吧。碟的第二、三节不可读,B站补完。故事非常简单,法国版神女遇上了她的“忠实的心”,而且感觉有些应有的剧情桥段被爱泼斯坦剔除了,比如女主被养父母安排嫁给街溜子,但父母为何这样做并未交代,看上去男主完全可以和街溜子公平竞争。后面二人重逢时所处的人物关系也交代的简略,像男女主二人身边的瘸腿女人就是个纯工具人,那个告密女除了身份,连动机也缺失。还有很多无意义重复的段落,游乐场婚礼那段,就几个镜头近乎无限循环;男主和街溜子的对峙也是,在脸和手之类的局部特写间不停切换已经是鬼畜了。但本片也有些好处,看多了法式纪录体,本片这种大量使用叠印呈现心理与印象的手法,让人想起法国电影也是有多种风格的。剧情虽简单,可是充满激情、重复到有点癫狂的手法,也正好的烘托了男主那颗忠实、痴狂的心
  • ●剪辑我还挺喜欢的。看错电影了,本来要看达达主义电影,结果看成了印象派。但是剪辑托出角色心理——我看出来了,还挺喜欢。看完看书发现印象派就是注重角色内心和精神状态。说明导演完全达到了这个效果呀。 也能看出很多当时的新特效(划出转场啥的,看时我还想是不是这里首创) ●至于人物嘛。我觉得只有邻居是唯一一个有脑子的主角三人都很智障。 而且我觉得那个时代的一些电影(昨天的《日出》,今天的这部。不过这类过于刻板印象的并不占大部头,所以还是导演编剧的原因)里女性角色不像人,更像木偶。看来欧美那个时候也是刻板印象还蛮重的。
  • 尤其喜欢前半段。摄影上,爱泼斯坦的镜头真美丽啊。海浪叠画女主角的面庞,以此来表达男主角对她的思念之心。游乐园一场非常好,将摄影机固定在对座,被摄主体相对静止,背景则快速运动。这一摄法在如今已是常规操作,在当年应该很先锋。节奏慢下来时,游乐园欢乐的人群和苦闷的女主角形成对比。当运动起来,眼花缭乱、动接动、圆接圆的一系列快速剪辑,表现了女主内心的极其混乱。故事极其简单,印象派导演们只是借助这么个壳子去探究、实验和开拓电影语言的可能性。
  • 爱泼斯坦去拍摄那些水,拍摄那些风,关注人物点面庞,同时还受到纯电影影响,那些快速点剪辑与叠印,运用一切能运用的来展现上镜头性的魅力。不过剧情太俗套与刻意了,影响了内在的流动与整体的营造。关于爱的磨练,女主透过窗点面庞;男主在海边看见来人,心想是爱人的期待,但近了却发现是陌生人的失落;乡下的路上;游乐园的风、旋转的风景;涌动的海水,都是电影美丽的局部,也是属于电影的诗意瞬间
  • 2021/1/9观看这1923的片子让我感觉到一种“现代感”,可见当时这片多超前,又可见这片对后世电影的影响;不得不吐槽,导演在人物设计方面还是那个时代的呆呆的样子,十分单调,某型人物动作也是十分的做作就如开篇前五分钟:说女孩十分忙工作很多,但是我只看到女孩在那迷迷糊糊的发愣,忙?,小保罗第一次出场,女孩看见他也是慢慢的后退,这是正常的反应?不应慌张的躲在其他地方吗?
  • 故事实在太俗,时长冗长,减弱艺术效果,后面有点看不下去。手法就是叠印...水和人脸叠在一起的还有点让人眼前一亮...其他大部分比较平庸 剪辑节奏还行,学冈斯《车轮》的吧 ...老实说,个人觉得这部片有点不像爱泼斯坦主张的“上镜头性”或者“纯电影”。个人更喜欢三面镜。不过,话说爱泼斯坦是不是也要证明自己有拍商业片的能力呢?P.S.小巧玲珑的拄拐女仆是爱泼斯坦老婆演的
  • 7/10.第一部让·爱泼斯坦。故事谈不上喜欢,但也不能多加批判,主要是没能被广为称颂的叠化给触动到,初看时算是独具美感,但从大半时长往后去看便不再那么新鲜有趣,终归是灵光乍现的设计偏少了些。而有1923年这个年份摆在这,让我们这些一百年后的观众来理性客观的作评价,该有什么样的奢求?又能对什么不够满足?似乎也是一个亟待考察的问题。
  • 很优秀的电影。 镜头语言非常出色。 在游乐场玩的那段落,前面几个镜头有几个木偶一样的玩具在一直被敲阿敲。正是女主处境。 一旦涉及到内心情绪的戏,就有有脸部大特写。演员演技还可以。看着还挺让人感动。 还有就是在后半部分两人在女主家里依偎。孩子在摇篮里摇啊摇,突然越变越暗,消失不见。可能也是男女主心里某种幻想。 结局非常意象化。
  • 爱泼斯坦名作,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我看过了。很难想象这是二十年代的影片。剧情相当完整,就是整个情节的剪辑略微拖沓,摄影机灵活高速运动,各种淡入淡出、溶入溶出、叠化的剪辑技巧,人物形象饱满深刻,演员们那一双双琥珀般清澈透亮的眼睛,实在是迷人。不得不感慨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的游乐设施真是完善。
  • 6.5/10 一对恋人互相爱恋但不得的故事,爱泼斯坦通过蒙太奇的方式奠定视觉节奏、将不同的场景并置,其间着重描写人物心境,充分揭示人物的意识状态,并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精神的对应,将人物、环境和剧情有机联系起来,就和其他的印象主义电影一样;最后回归爱的大主题,但整体看来略显平淡
  • 游乐场魔术手般的蒙太奇确实创造出了"新的精神特质",影史上最神秘疯狂的一个下午里有你的童年、忧伤、狂欢和诡异的科技设施与不可捉摸的未来,真爱破碎的悲伤就回荡在这喧嚣里。 结局崩坏,想夸一下的心情都没了。 蒙太奇来得也许并不巧,神秘化影像的第一步充满暧昧性,影片前半是真的不错
上一篇:
下一篇:

你也许会喜欢这些

记忆中的历史[葡萄牙语]记忆中的历史
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[德语]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
成事在人[英语 / 南非语 / 毛利语 / 祖鲁语 / 科萨语 / 南梭托语]成事在人
超感猎杀:完结特别篇[英语]超感猎杀:完结特别篇
以爱为名[汉语普通话]以爱为名